【揭秘】常州学校污染事件真相调查:污染地旁氯苯超标近10万倍
核心提示:常州外国语学校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,有493人出现身体异常症状,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地块有关。调查也发现,污染地块部分污染物超标近10
在一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上,这片地块土壤、地下水里以氯苯、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,萘、茚并芘等多环芳烃以及金属汞、铅、镉等重金属污染物,普遍超标严重,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,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,四氯化碳浓度超标也有22699倍,其他的二氯苯、三氯甲烷、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也有数千倍之多。
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指出,以上这些污染物都是早已被明确的致癌物,长期接触就会导致白血病、肿瘤等。而当地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群体性的症状,且发病率这么高,应该与该地块的严重污染有一定关系。
环评
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
该校为何要选址在污染企业地块旁边?
按照教育部门的解释,这是因为学校原来的整体建筑存在安全隐患,要另建校区。他们表示,已做过相应的环评。“这个地块的土壤,包括检测都是达标的,就是因为选址的评估报告中,它也是符合规范的,是符合学校用地的。”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纪忠说。
然而,调查发现,当地官员认为符合规范的评估报告其实存在严重瑕疵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就指出,这份环评报告中只考虑了氨氮、重金属、pH值等常规的污染物指标,却没有考虑到农药的成分。
更让人不解的是,已经确认符合建校规范的环评报告最后还指出,项目北侧场地“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,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”。报告还建议,为避免“所在区域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”,“本地块严禁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”。而实际上,建校所用的正是抽上来的重污染地下水。
这份环评报告还指出,常隆地块场地开展修复后,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,常州外国语学校如果在修复验收完成前投入使用,“必须注意”“修复产生的污染对在校师生的影响”。对此专家指出,这份报告仅仅只是提到了“必须注意”,但却没有明确提出,学校搬迁应该是在污染场地修复完成以后,这是环评的重要缺陷。
另外,作为建校依据的这份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,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2011年8月21日,也就是说,学校开始施工的时间比环评批复时间整整提前了7个多月,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。2015年9月,大批学生入校,但此时北边的污染土壤正在开挖修复中。
家长
家长要求学校搬迁但遭拒
由于很多学生出现了身体异常,家长们委托检测公司对常州外国语学校里的地下水、土壤和空气进行了检测,结果多项特征污染物被检出。
对空气的检测结果显示,常州外国语学校里的教室、宿舍、图书馆等处也都测出了丙酮、苯、甲苯、乙苯等污染物质,专家认为,这也与邻近的常隆污染地块上的污染物质对应吻合。